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4年2月26日在杭州市余杭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庆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二〇〇三年工作回顾
2003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实施“再造工程”、推进“三大跨越”的起步之年。一年来,我们在中共余杭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团结拼搏,扎实工作,经受了抗击非典和高温缺电等考验,保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2003年,全区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为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21.5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110.5 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72亿元,增长17.1%;实现财政总收入23.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4亿元,分别增长34.9%和44.3%,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创近年来最高水平。
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增长。围绕“五年再造一个都市农业”的目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53亿元,增长28.9%,农业总产值32.1亿元,增长10.0%。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粮经比例从上年的50:50调整到47:53。农业园区建设成绩显著,完成了鸬鸟蜜梨、仁和苗木等10个特色园区建设,余杭高新农业示范中心初具规模,被命名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增至26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完成了椅子坞等17座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以“园区建设年、招商引资年、项目推进年”活动为抓手,着力化解瓶颈制约,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运行质量同步提高,完成工业总产值577.6亿元(新口径450亿元),工业利润23.9亿元,分别增长35.4%和36.6%;完成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55.2亿元,增长108.7%;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达到284.5亿元,增长45.6%,增幅列全省首位。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大,临平工业区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5118”工程,完成基础建设投入3.6亿元,宁桥大道、兴旺大道等“两纵三横”园区主干道全面开工建设。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产学研合作取得新成绩,建立了浙江大学余杭博士、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工作站,天元药业等19家企业与中科院所属研究所、同济大学等高校联合设立了多家研发机构。积极实施品牌经济战略,荣获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县)和省商标品牌工作先进县(区)称号,华立牌电能表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大力实施专利计划,全区专利授权146件。
第三产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制定了《亚洲通_bob体育官方平台-注册*官网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商贸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商贸园区和专业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快,城乡商品市场日趋活跃,肯德基、麦当劳、华联吉买盛、中都购物中心等连锁店、大型超市、百货商店相继开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亿元,增长14.9%。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修编了《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茶圣节和“走遍长三角”大型旅游促销活动,天都城欢乐四季公园、山沟沟、绿景塘、中国印山等一批新景点正式对外开放,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7亿元,分别增长17.5%和18.0%。房地产业继续加快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房交会,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4.5亿元,竣工面积91万平方米,分别增长32.6%和14.0%。建筑业快速发展,完成施工产值3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1.1亿元,分别增长55.4%和16.1%。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壮大,2003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01.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95.7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34.6%和42.5%,资产质量明显改善,有地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二、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公有资产和股份退出竞争性行业步伐进一步加快,成功实施了余杭大厦、君临宾馆等产权置换,完成了杭州万胜钢缆集团公司等6家企业的破产清算。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组建了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改革和配套改革继续深化,组建了区文化艺术中心,29家农村卫生院改制全部完成。以清理开发区、园区,规范经营性用地出让为重点,深入开展了土地市场整顿工作。农林事业场、基层供销社、粮食系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住房分配制度等配套改革继续深化。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进展,华立控股有限公司增发新股成功。以村规模调整为主的农村改革成效明显,全区行政村由原来的505个调整为262个,村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和土地流转工作取得新进展。
对外开放再创新成绩。以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为突破口,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全年新批外资项目84个,合同利用外资1.71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7088万美元;
实际到账内资25.4亿元人民币,其中市外7.4亿元人民币。实现外贸出口交货值92.1亿元人民币,其中自营出口5.03亿美元,分别增长29.8%和51.8%。德国益利素勒、芬兰斯凯菲尔、台湾广德事业体等一批大企业相继落户余杭。外经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立境外机构5家。“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工作有实质性进展,科技、旅游等领域与上海的接轨初见成效。
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得到加强,编制完成了临平副城,塘栖、余杭组团分区规划和余杭东部路网等专项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推进,“22318”工程基本完成。杭宁高速二期、104国道西连接线、04省道鸬鸟连接线等交通工程圆满完成;人民大道延伸、临丁路余杭段、红丰路、翁梅路等城区道路竣工通车;沪杭高速余杭段拓宽、104国道华兴路立交、塘康公路、文一路延伸等工程正在抓紧建设;临平城市防洪工程基本完成,城区供热、供气、公交建设进一步加快。完成了220kV乾元输变电、110kV仁和输变电、110kV五杭二期输变电等工程建设。实施了运河水厂扩建和塘栖、崇贤、良渚、仓前等供水工程。制定了《区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了南苑街道社区信息化工程,实现了全区镇乡宽带网络全覆盖。
人居环境继续改善。创新城管工作体制,启动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城市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编制完成了生态城区建设规划,以“创模”活动为载体,强化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综合整治,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塘栖、余杭、良渚三个组团污水处理工程正在抓紧建设。城区污水纳管工作得到加强,管网覆盖范围内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纳管率分别达到60%和80%以上。加强了污染企业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对93家石矿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启动了“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加大了村庄规划管理和整治力度,农村“双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民居住环境和社会风气进一步改善。拆除违章建筑工作由城区向农村延伸,拆除农村违章建筑235户12000平方米。完成临平南大门、西大门及杭海路等入城口整治工程,104国道、09省道等道路两侧借地绿化工作进展顺利。积极开展市级“园林绿化村”创建活动,完成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区)”申报工作。
四、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文教卫事业成效显著。认真落实非典防治各项措施,沉着应对,严防死守,非典防治取得阶段性胜利。卫生工作取得新进展,重大疫病防治监测体系逐步健全,预防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制定并实施了《新型农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农民参加率达到90.2%。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区博物馆)正式开馆,区体育馆二期、区图书馆新馆迁建等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有线电视进村工程全面完成,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工作顺利进行,自办节目更加丰富多彩。认真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成功举办了全区大型人才交流会,开展了首次“对有突出贡献企业引进人才购买住房奖励”和“十佳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的选拔和表彰活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黄湖中学扩建、余二高迁建等工程进展顺利。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国课程改革实验试点工作顺利进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继续深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成功举办了良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展了良渚遗址区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继续加强。制定了一系列就业促进政策,建立了基层劳动保障站(室),落实就业再就业资金800万元,着力做好就业帮扶工作。加强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加大社保扩面工作力度,全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加人数达到120056人,比上年净增29996人。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依法清欠民工工资。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制定了社会医疗救助办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以“送温暖”、“手拉手”等活动为载体,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扶贫帮困助残活动,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有效援助。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认真实施“实事工程”,十件实事件件落实。继续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的镇乡、街道覆盖率达到100%,“放心肉”上市率达到98%;“放心菜”基地面积达到3500亩,列入监管面积达到12000亩;实施了豆制品准入管理。农村改水步伐进一步加快,新增42个行政村(原村规模)通自来水,新增受益人口4.7万人;改造城区、塘栖、闲林等城镇直供水用户10662户。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和开发就业岗位1.7万个,组织5003名失业人员接受再就业培训,帮助8324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制定相关政策,切实做好3120户城乡困难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组织社会各界与1000余户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实施“村村通等级公路”工程,完成进村等级公路99公里;投入补助资金1580万元,维修、改建县乡道路桥梁16座、民间桥梁210座。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35户。小博士幼儿园主体工程基本结束,杭二中树兰实验学校已开学招生。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0万平方米,完成5.1万平方米。完成城区绿化20.1万平方米,建设城镇公厕13座。水景广场、时代广场、垃圾中转站等工程正在抓紧实施。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0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2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18元,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76元,增长10.8%,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五、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广泛开展争创省级文明城区和参与杭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扎实开展文明镇乡、文明村(社区)、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纵深推进。深入开展“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和“创业在杭州,建设新余杭”等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百千万”道德实践大行动和“城市化教育”活动,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余杭、瓶窑、良渚、中泰等镇乡成功举办了人民运动会和艺术节。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和城市民兵改革试点工作,双拥、人防工作取得新成绩。民主法治建设继续加强。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接受区人大的行政执法评议,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依法治区工作得到加强,法制进社区等基层法制工作不断深入,“12348”法律专线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切实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全面开展了镇乡、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建工作。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村民自治工作深入开展,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
根据反恐防暴新形势,组建了反恐防暴专门队伍,在城区及塘栖、余杭、瓶窑、良渚等中心镇组建了110接处警中队,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努力构建“打、防、控、疏”一体化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各类刑事和经济犯罪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坚持区领导信访接待制度,建立了区长公开电话自动化信息平台。积极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置各类社会矛盾。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了病死猪肉、假烟等专项整治活动,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了区行政服务中心,在余杭等镇设立了基层投资项目审批服务窗口。强化服务意识,建立了镇乡投资项目全程代理制度。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继续开展“满意不满意单位”评比活动,着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政府采购、重大项目招投标等制度进一步落实,财政性资金审计工作得到加强。统计、药监、档案、地方志、外事、台湾事务、侨务、民族宗教、老年人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区委正确领导和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以及各界人士
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对政府工作给予热情支持和帮助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和解放军、武警驻余杭部队、预备役部队及中央、省、市驻余杭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所有关心、支持余杭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农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还不强,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收入增长不平衡;工业整体素质不强,产业层次仍然比较低,项目推进速度不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机制有待完善;土地利用率偏低,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进一步加大,电力等生产要素供给不足,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制约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不断加大;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政府职能转变和机关作风建设与形势发展要求尚有不少差距。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措施着力解决。
二○○四年主要工作任务
200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加快实现“再造工程”和“三大跨越”目标,促进城乡联动,增强经济实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至关重要。展望今年形势,我们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全球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世界经济逐步回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必将进一步消除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日趋加快,为我们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以“一副三组团”为架构的现代化都市新区建设的全面实施,为我区加快推进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新平台。同时,我们面临着宏观形势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区域竞争更为激烈、要素制约日趋突出的严峻挑战。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求突破,努力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及区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
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围绕“再造工程”和“三大跨越”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兼顾,加快发展,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奠定坚实基础。
200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GDP)234.5亿元,增长15%;工业总产值700亿元(老口径),增长21%;财政总收入24.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1亿元,同口径分别增长22.5%和2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亿元,增长15%;外贸出口交货值105亿元,增长14%,其中自营出口6亿美元,增长2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00元,分别增长12%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
提升整合工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步伐。优化工业经济发展平台,着力提升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产业集聚水平。加快临平工业区基础设施“5118”工程建设,完成5条主干道及配套工程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2亿元;完成工业性投资14.7亿元,实现工业产值51亿元。充分发挥省级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创业基地作用,大力引进、培育高新企业,实现管理、服务及技工贸总量新突破。加大镇乡工业小区整合扶持力度,规划建设组团或区域性工业园区,实行区域联合开发,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2亿元。提高园区外向度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园区集聚作用,新建项目90%以上落户工业园区。
着力打造主导产业,扶持壮大规模企业。大力提升和发展轻纺、机械、食品、医药、建材、化工等优势产业,进一步提高“中国布艺名城”和“中国丝绸织造基地”的知名度,着力拓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支持企业拓展新领域,开辟新市场,实现新扩张,确保完成工业性投资70亿元,争取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60家,超5亿元企业达到6家。
积极开展企业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力争百强企业全部实施信息化工作,培育信息化示范企业15家。大力扶持重点项目,推出区级重点工业生产性项目150个。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培育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各10家,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7%。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争取15家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继续打造品牌经济,力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市著名商标21件,中国名牌1个或国家免检产品1个、省市级名牌5个,余杭家纺布艺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努力化解制约因素,着力健全服务体系。严格执行省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指标,提高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多途径缓解电力紧张矛盾,实施220kV横岭输变电工程建设,完成110kV宏畔、亭趾、永东、鱼桥、星桥,35kV沾桥等输变电工程建设,抓紧实施崇贤燃气发电厂、凯锦热电厂新建,海联热电厂、塘栖热电厂扩容等工程建设,做好错峰调峰等有序用电工作,鼓励企业购置自备发电设备。做好石油、煤炭、钢材等重要能源和生产资料的供求预测,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继续加强行业协会建设。
二、大力发展都市型效益农业。
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在重视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发展七大支柱产业。重点扶持径山茶、花卉苗木、枇杷、黄花梨、生态鳖等名优农产品,形成产业优势,粮经比例达到45:55。落实15万亩生态公益林的封山育林措施,完成平原绿化造林500亩,改造低产竹林、经济林9100亩。
继续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0亿元。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广优质农产品认证标识制度,完成塘栖枇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和万亩本牌中华鳖国家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工作。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力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民组织化程度。
继续抓好农业园区建设。加快余杭高新农业示范中心建设,争取全年引进项目5-10个,实现产值5300万元。加快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加强农业特色园区标准体系建设,着力提
升已建成园区的档次,争取再建成10个园区。加快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建设,力争立项建设5个园区。大力加强科技兴农和农业行政执法。继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农业科技项目示范基地3-5个。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检测网络,做好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实施全过程农业行政执法,加大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行为。建立重大动植物疫病应急预警系统,加强动植物防疫检疫信息网络建设。
三、积极发展三产服务业。
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实施《商贸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落实商贸服务业发展政策,着力发展商贸园区、商品交易市场、商业街区和物流基地。加快临平商贸园区、良渚汽车品牌街等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专卖、大型超市等新型业态。筹划发展“道口”经济,启动建设临平—乔司—崇贤工业物流仓储配送基地、良渚消费品商贸物流基地、杭州港余杭作业区物流基地,加快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省物产集团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构筑商品房、经济适用房、解困房、廉租房相结合的住宅体系,商品房开工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突出借贷扶持重点,发挥金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规范发展保险和社区服务业,拓展服务领域。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充分发挥消费者监督站、工商农村维权联络室的作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快旅游业发展。全面实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划定旅游资源保护区,确保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整合旅游资源,积极对外招商。加大旅游促销力度,举办好第三届中国茶圣节等节庆活动。积极推进良渚文化村、南湖休闲度假景区、大禹谷等旅游项目建设,着力培育新的旅游亮点。积极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
四、努力再创改革开放新优势。
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加大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处理力度,推进企业制度创新,积极引导企业上市。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做好卫生院改制后续工作,适度开放医疗市场,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进文体、广电单位市场化运作。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制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建立区城建投资总公司,形成建设管理分离机制,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加强燃气供应等基础设施市场化建设管理。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继续加快国有农林场和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改革,完成基层供销社改制。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区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完成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城镇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和中心镇改革步伐。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实行区级部门预算。完善国有资产营运监管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建立健全“一把手”负责、目标管理、项目代理、重大项目评估和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改善投资软环境,深化外商投资“一卡通”制度。加大合力招商力度,整合全区招商引资的政策、载体、队伍和重要活动。拓展外商投资新领域,力争在高新技术产业、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有新突破。加强招商队伍建设,积极与境内外专业招商机构合作。创新招商方式,通过以民引外、以外引外、以贸引外、以产引外等,增强引资能力。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举办各类投资环境推介会,参加有关经贸展销洽谈活动。继续做好广东、港台、日韩、东盟等地招商工作,以德国、芬兰为突破口,大力拓展欧美地区的招商平台。力争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2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15亿美元,实际到账内资21亿元人民币,其中市外8.4亿元人民币。
努力拓展外经外贸工作。巩固提高外贸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积极应对出口退税体制改革,保持外贸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出口方式,大力培育外贸出口增长点,引导企业积极申报自营进出口权。加快益利素勒、斯凯菲尔、广德事业体等重大在建项目推进速度,培育一批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其中出口超3000万美元的企业5家。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加速企业国际化进程。继续抓好贸促会、国际商会、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工作,充分发挥其中介和桥梁作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加快“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步伐。
五、切实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
继续完善城市规划。进一步编制完善“一副三组团”规划,突出中心镇作用,完成“一副三组团”之间主要快速通道的规划编制工作。高起点、高标准完成临平副城景观风貌、仓前产学研一体化基地等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完善城市交通、供水、供热、燃气、绿化、排水、防洪、电力、停车场等区域专项规划,着手实施地下管网和空间专项规划。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市政方面:启动世纪大道两侧区块新区建设和原临平中学、临平绸厂区块旧城改造工程,实施时代广场、水景广场、人民路西延二期、长树路、新安路和6个城区公用停车场等工程建设。交通方面:完成320国道余杭段、01省道余杭段、15省道余杭段、塘康公路、104国道华兴立交桥、东湖路南延等工程建设,继续抓好沪杭高速公路余杭段拓宽、02省道余杭段、文一路延伸、瓶仓大道等工程建设,开工兴建杭徽高速公路留下至汪家埠段、320国道连接线、余杭港三大作业区和武獐线“四自”航道工程建设,参与配合杭浦高速、申嘉湖杭高速余杭段工程建设。供水方面:实施临平塘栖供水工程二期、瓶窑供水工程二期、黄湖镇水厂改建等工程建设,完成塘栖、崇贤、仓前、良渚、余杭、瓶窑、运河、中泰等镇乡的供水管网延伸工程建设。通信方面:积极推进政府、企业、社区和农村信息化,实施政府、企业、学校和家庭上网工程,加快电信大楼建设,做好重点工业园区的通信配套工作,推进村级邮政代办点建设和邮政进社区工作。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加快完成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组建工作,先行在城区4个街道、临平工业区、余杭镇、塘栖镇、瓶窑镇、良渚镇开展城管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信息联系、执法保障等制度,集中行使辖区内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市政公用、环境保护、工商行政、公安交通等行政执法工作。加大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力度,继续开展城区
秩序专项整治工作。规范执法行为,倡导文明执法,建立城管执法监督机制。
继续加强社区建设。以创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为目标,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继续加大投入,多渠道改善社区服务活动基础设施,加快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健全社区组织网络,发挥社区自治组织作用。完成镇乡社区重组工作,形成城乡社区协调发展的态势。
六、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和政策。在完善城区规划体系的基础上,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中心村布局规划,形成城区、组团、镇乡、中心村四级规划体系。按照建设新型
农村社区的要求,编制好村庄布点规划。制定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示范村实施细则、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案等政策措施,规范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专项资金,多渠道增加城乡一体化发展投入。继续开展以“新城区、新发展,新市民、新形象”为主题的城市化教育活动,增强市民的城市意识。
大力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继续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启动5个以上“示范村”建设工作,完成50个村的专项整治工作。加快撤村建居工作,完成30个村的撤村建居任务。努力探索城中村改造,积极引导农民入住多层公寓。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完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政策,完成各街道2个、各镇乡1个村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任务。
积极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道路、通信、供水、排污等系统建设。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加快通济桥退堤扩孔、四岭水库加固等重点工程建设,实施康门、奇坑、馒头山等8座水库的保安达标工作。加快实施临平山废弃石矿岩体再植复绿工程建设。加强山区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加紧实施黄湖青山溪小流域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建设。
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建设。大力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工作,健全完善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低保家庭子女免费入学、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被征地农民养老基本生活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体、卫生、邮政等公用事业,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七、努力增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
继续加强科技、教育、人才、计生工作。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引导、扶持力度,力争全年引进各类科技成果100项,申报各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火炬项目、创新项目、星火项目80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继续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继续加强人才、智力引进和开发利用,全面提升经营者素质,鼓励技术、知识等人才要素参与分配。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强区、镇乡、村三级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切实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属地管理和服务工作。
积极发展文体、广电等各项社会事业。实施《文化名区建设规划》,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继续开展良渚遗址保护区环境整治,推进良渚遗址申报《世界遗产名录》工作。加快区图书馆新馆、档案馆新馆、游泳馆工程建设,继续实施“东海明珠”工程,加强文化村(社区)建设工作,主办好第二届全国越剧演唱大赛,做好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剧(节)目参演工作。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提高节目质量,整顿和恢复农村有线广播。
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卫生健康意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体系,实施区公共卫生中心工程建设,提高非典等重大疫病应急反应能力和防控水平。加强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工作,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监督力度,健全食品药品监督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全面实施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2005年实施区级统筹。
切实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依法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开展标准农田面积核查、地力调查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大用地空间拓展力度。实施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区片综合补偿价”制度,统一征地补偿标准,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完善土地出让、收购储备制度,加强有形土地市场建设,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全面推行采矿权有偿使用制度,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启动实施生态城区规划,继续做好“创模”达标工作,确保通过国家环保城市考核验收。完善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大力开展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村、生态农业、生态公墓等创建活动。继续实施塘栖、余杭、良渚三个组团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完成三个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和30%的污水管干道建设。加快实施区域环境整治,进一步加强河道长效管理,加大苕溪、运河、上塘河流域水环境整治力度,继续开展百公里清水河道建设。实施城市河道绿化生态整治工程和建筑景观建设,完成320国道、104国道西连接线、01省道、02省道、15省道、塘康公路等两侧300万平方米以上绿色通道建设。
八、坚持不懈抓好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
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合力创建省级文明城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
公民道德教育和实践,加强农村(社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继续做好“双拥”工作,广泛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关心和支持驻余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重视国防教育,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和人民防空工作,认真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强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事业建设,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台湾事务、侨务、外事、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进一步强化民主法治建设。密切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支持和配合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工作。认真办理和落实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完成镇乡、社区换届工作, 深入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工作。继续抓好“四五”普法教育和“二五”依法治区实施工作,大力宣传宪法,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清理行政许可事项,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坚持依法统计,提高统计质量,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积极做好经济普查和深化工业统计改革工作。强化审计监督,做好财政、固定资产投资、干部经济责任、国有资产经营等审计工作。
切实加强社会稳定工作。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和人民调解工作,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平安余杭”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打、防、控、疏”长效机制,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规范民间组织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和经济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强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加强燃气、锅炉、电梯、行车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监察工作,努力控制各类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九、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开发社区岗位和公益性岗位,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落实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就业帮扶政策,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突出做好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培训工作,切实发挥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劳动技校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劳动关系,提高合同签订率,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制度,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加人数分别达到12.5万人和10万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达到90%。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养老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与救助工作基层服务网络,加快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一步落实低保对象保障措施。整合各类帮扶救助资源和政策措施,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慈善救助、临时性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继续抓好实事工程。按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年内努力抓好以下10项政府“实事工程”。
1、继续抓好“菜篮子”工程。“放心菜”基地达到5000亩,列入监控15000亩;在主要农贸市场设立“放心菜”专柜400个;生猪定点屠宰镇乡覆盖率达到100%,“放心肉”上市率达到98%以上,新建机械化屠宰场1-2家;继续实施豆制品准入制度。
2、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0万平方米,完成5万平方米,改善城镇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
3、新建和改造通村等级公路150公里;改建、维修县乡道路桥梁、民间桥梁100座;开通进村班车10路。
4、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净增就业岗位10000个,帮助6000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2000人,培训失业人员4000人,其中技能培训2000人。
5、改造10个镇乡、街道敬老院,实现80%以上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
6、做好外来民工子女入学工作,建好1-2所民工子弟学校。
7、进一步加快农村改水建设步伐,新增20个村通自来水,新增受益人口3.5万人。
8、新建全民健身苑7个,全民健身点20个。
9、抓好城镇绿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改造路灯400套。
10、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新增垃圾运输车29辆,新建垃圾中转站18个。
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
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面对新的发展重任,政府工作面临的任务将更加繁重而艰巨,我们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求真务实,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管理社会、促进发展、服务人民的能力。
坚持勤政为民。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树立政府新形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真心实意为民排忧解难。强化政务督办制度,全力倡导高效快捷的工作作风,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取信于民。
坚持务实创新。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认真开展“狠抓落实年”活动。把优质服务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政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认真学习新知识和新理论,善于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新思路、新办法,不断运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在开拓创新中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推动力,以崭新的业绩取信于民。
坚持清正廉洁。正确对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勤俭办事,珍惜民资民力,反对铺张浪费,努力降低政府运作成本。健全反腐倡廉防范体系,加强行政监察,加大行风建设力度,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以清正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今年是完成新一届政府工作目标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再造工程”和“三大跨越”目标的关键一年。让我们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中共余杭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为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