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阳) 从亲手采下纯白的棉花,到锤炼成丝、织成布匹,中间要经过多少道工序?近日,在百丈镇传梭博物馆,一群孩子手提小竹筐,前往精心种植的十亩棉田。

据悉,传梭博物馆结合时令节气,专门设计了自然研学体验,以“温暖的大自然”为主题,推出天然纤维系列之“棉的一生”。通过采撷乡野之棉,寻找撷棉成衣的手艺力量。

记者从手工艺老师王金传处了解到,这片十亩棉田包含棉、麻、丝、葛四大作物,而孩子们体验是棉花采摘。四月芒种时节种下棉花,待到金秋便迎来收获。

棉田里,老师正在教授孩子们如何进行采摘:“花蕾全部张开就代表成熟了。将棉花采摘下来后,还需要剔除黑色的棉花籽。”不一会儿,孩子们手中的竹筐里就聚集了成堆的“棉花山”,这些棉花晒干后可以做成纺线,用作纺织衣物的材料。

完成棉花采摘,就到了土布纺织技艺里的最后一道工序。在传梭博物馆一隅,数台小型织布机整齐摆放,纵向的线是经线,小朋友手上拿的横向的线是纬线。纺织的原理就是让经线和纬线相织相交,通过脚、手及拍扣的相互协调来进行纺织。在小朋友的努力下,一块块手帕很快初现原形。

“希望孩子们能从手工体验中获得乐趣,同时了解到纺织工艺的72道工序。亲手体验以后,在他们心中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期待有一天发芽、开花。”传梭博物馆执行馆长傅梦帆说。



分享: